欢迎光临CCTV中文网
《周易》智慧中的宇宙全息论
来源:CCTV中文网   作者:李祖瑜

CCTV中文网讯

   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,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戴维·玻姆(David Joseph Bohm)在其著作《整体性与隐缠序——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》中首次提出“宇宙全息论”。这一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、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,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。它认为我们的感知和认知是全息的,即我们通过大脑构建了一个世界的全息影像。这一观点拓展了人们对认知和感知的理解,强调了记忆、经验和环境在形成我们世界观中的作用。这一理论在后来得到了诺贝尔得主、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G·霍夫特(G. Hooft)的正式提出,并得到了雷纳德·萨斯金(Reinardus Saski)的进一步阐述。

“宇宙全息论”提出后在科学探索、哲学观念革新、认知方式拓展、理论发展以及公众和学术界关注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《周易》起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,据信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,伏羲根据自然界的现象创造了八卦,这是《周易》最早的形态。大约公元前27世纪,轩辕黄帝根据洛书的内容,进一步丰富了八卦的体系,形成了后天八卦。周文王在公元前11世纪,基于伏羲的八卦进一步发展,创作了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,形成了《周易》的基本框架。在公元前5世纪,孔子对《周易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释,撰写了十篇注释,即“十翼”,极大地丰富了《周易》的内容和哲理。

《周易》这部经典文献在宇宙观和方法论上的深刻智慧,不仅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,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发展。

《周易》自17世纪以来开始传入西方国家。具体来说,以下几个事件标志着《周易》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:

1626年: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将《周易》译成拉丁文,并在杭州刊印。这是《周易》开始传入西方世界的标志性事件。

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:莱布尼兹(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)受到《周易》的启发,提出了二进制数学,这对后来的计算机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19世纪30年代:法国传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译的《周易》(又名《中国最古的书》)在巴黎出版,这是西方第一部系统介绍《周易》的著作。

20世纪:在20世纪,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《周易》的原理在多个学科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,如生物遗传学、计算机科学等。

因此,《周易》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不仅在哲学和科学领域,还渗透到了宗教、史学、管理等多个方面。

宇宙全息论在多个方面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《周易》智慧相呼应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一、全息思想的体现

宇宙全息论认为,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各个系统、子系统以及子系统内部都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,系统与宇宙之间也具有全息性。这意味着每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,并且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出全息性。

《周易》的卦象(如乾、坤、震、巽等)反映了宇宙的全息性。每个卦象不仅代表一个特定的自然现象或人物特质,还象征着更广泛的宇宙原理和人生哲理。这种象征和预示也同样体现了宇宙全息论的思想。

《周易》中的“天人合一”思想与宇宙全息论相呼应。它认为人应当与宇宙和谐共处,人的命运和宇宙的运行是紧密相连的。这种思想体现了宇宙各部分之间的全息关联。

《周易》通过卦辞和爻辞来判断吉凶,这是最传统的方法。正是通过观察宇宙全息的特征来判断事物或事态的走向和发展,也具体体现了宇宙全息,即整体共时和历时信息。

《周易》中的每一条爻辞都包含本卦的整体共时和历时信息,并贯穿本卦主旨。例如,在“观卦”中,爻辞不仅描述了上下相观的卦象特征,还体现了观察的全面性(上下、左右、内外、远近)。

二、整体与局部的对应

宇宙全息论认为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,每个系统或子系统都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。

《周易》的“一物一太极”理论也认为每个事物都包含宇宙的信息。例如,通过观察微小的变化(如树叶飘落),可以推测将来的变化,体现了局部可以反映整体的思想。《周易》的卦象由八个基本卦(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)组成,这些卦象代表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。每个卦象都有其对应的象辞,解释该卦象的整体意义和局部象征。《周易·系辞》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,盖取诸大壮“大壮”卦名与卦象呈现了严谨井然、主次分明,这是整体与局部严谨对应性,这与宇宙全息论的观点相符.

三、宇宙的本质

宇宙全息论认为宇宙是一个幻象,本质是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像图片。这与《周易》的思维模式相呼应,强调生生不息的对待性、动态性、价值性和全息性。

《周易》认为宇宙的本原是阴阳,这两种基本力量相互作用,生成万物。阴阳不仅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内在动力,也是宇宙生成和发展的基础。《周易》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,象征性地描述了宇宙从混沌到有序,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成过程。这些卦象反映了宇宙间万物的生成、变化和发展。《周易》中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待关系体现了宇宙的对待性。

《周易》也强调宇宙的动态性,即宇宙是一个不断运动、不断变化的过程。这种动态性体现在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相互作用和发展中,也体现在宇宙本身的变化和发展中。

《周易》认为宇宙不仅是物质的存在,也是价值的存在。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一定的法则和规律,这些法则和规律不仅是物质运动的规律,也是价值存在和表现的规律。这种关系不仅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,也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方式。

《周易》通过其复杂的符号系统和深刻的哲学思考,表达了对宇宙本质的全面理解,强调了宇宙的本原、生成与变化、对待性、动态性和价值性。这些理解不仅反映了《周易》的哲学深度,也为后世的宇宙观和自然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启示。

四、思维模式

宇宙全息论认为,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。在宇宙整体中,各子系与系统、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,相互对应的部位在物质、结构、能量、信息、精神与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较大。在更高维度的层面上,事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,这种联系超越了我们日常经验的范畴。全息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超距作用的原理。例如,两个相隔很远的基本粒子能够彼此互通信息,仿佛它们之间没有距离限制。

《周易》的思维模式主要通过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思维、“物极必反”的思维以及“取象比类”的思维来表述宇宙的本质。

1、天人合一

《周易》中的“天人合一”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。它认为天、地、人是一个整体,天代表自然界,地代表人类和所有生命,人是天的一部分。《周易·乾·文言》中提到:“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。”这句话表达了人与天地的和谐关系。 《周易·系辞》和《说卦》也强调了天、地、人三才之道,即宇宙的整体性。

2、物极必反

《周易》通过阴阳的变化来表述宇宙的演化和事物的发展。阴阳是《周易》中的基本符号,代表着宇宙间两种相对而又互补的力量。卦爻的变化反映了阴阳消长的过程。例如,“乾卦”纯阳,表示阳气至极;“坤卦”纯阴,表示阴气至极。从乾到姤,表示阳极阴生;从坤到复,表示阴极阳生,体现了物极必反的哲学道理。

3、取象比类:

全息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超距作用的原理。例如,两个相隔很远的基本粒子能够彼此互通信息,仿佛它们之间没有距离限制。这种现象违反了爱因斯坦的理论,但被全息理论所解释。

《周易》的取象思维方式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述来阐释抽象的事理。它通过观察具体事物,推知普遍的抽象事理。《周易》中的卦象和卦爻辞都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传达象征意义,如“乾卦”代表天、刚健、马等。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,人们可以领悟到宇宙间的阴阳变化和万物的相互关系。

《周易》的思维模式通过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观、“物极必反”的辩证观和“取象比类”的演绎观,全面而深刻地表述了宇宙的本质和万物之间的关系。其思维模式是完美、完善、周全和周详的。《周易》的高思维层级和智慧,这与宇宙全息论中强调的思维提升和认知改变相呼应。

五、全息律

《周易》的爻辞通过其象征、类比和全息符号的运用,传达了宇宙全息论的思想,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和万物深刻理解的智慧。《周易》爻辞通过其象征和类比性质,传达了全息论的思想。

1、卦爻辞与时空统一

《周易》的“太极八卦图”描绘了时间和空间的对应全息关系。例如,《说卦传》中的描述展示了八卦与自然界方位和季节的关系,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全息性。例如,震卦(东方):象征万物的起始,代表春季,与雷和生长相关。《周易》通过“意念”与“宇宙”同频,以及卦象中包含的“空间信息”与“时间信息”与“客观宇宙”同频,解释了《周易》爻辞可以预测未来的原因。

根据“宇宙全息律”,所有能量波会经过宇宙中任一质点(零维),每个质点都包含宇宙中的一切信息。这与《周易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万物来理解宇宙本质的智慧相呼应。

《周易》智慧与宇宙全息论一样,在整体与局部的对应、全息思想的体现、宇宙的本质、思维模式以及全息律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对应关系。这些对应关系展示了中国古代智慧的深刻性和普适性。《周易》智慧和宇宙全息论都在宇宙和万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全息性全方面,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宇宙和自然界的现象。

责任 编辑:刘信春


发布时间:2024-10-11  阅读:5723次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CCTV-WHZG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